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摩托車行業,同樣有一個西非人眼中家喻戶曉的品牌—APSONIC,被稱為摩托界的“非洲之王”。
5月初,在布基納法索出差期間,看見上下班高峰期時間成群結隊的摩托車大軍,也看見街道旁星羅棋布的摩托車店鋪,發現基本都是中國品牌,而“APSONIC”這個Logo更是隨處可見。
瞅見“APSONIC”的第一感覺,以為是日本的一個品牌,因為看起來跟松下的英文“PANASONIC”有幾分相像。
后來了解到,這是個名副其實的中國品牌,進入非洲市場已有15年之久,不僅影響著非洲的經濟與社會,而且已成為當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大部分80后的記憶中,上小學的那個年代,中國大街上的汽車是比較少的,摩托車是繼自行車之后又一流行的交通工具。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行,百姓們的生活逐步富裕起來。其中,一些富裕戶已經不再滿足于自行車,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摩托車。
面對暴增的市場需求,摩托車生產企業和各大品牌拼得分外眼紅。
(相信不少80后對上面這張廣告圖都有印象)
但是,因為摩托車速度太快、缺乏安全防護等問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事故,而且摩托車的噪音太大,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2000年左右,全國很多城市實施“禁摩令”。
由于眾多的城市禁摩,直接影響了摩托車的銷量,國內摩企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隨之而來的是,大批摩企倒閉,不少品牌銷聲匿跡。
同時,也有部分摩托車廠家開始轉變死守國內的保守戰略,轉而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將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2003年,一家叫“德誠”的公司在廣州成立,關注于摩托車的出口貿易,并隨即于2005年在西非多哥創立了第一個摩托車品牌—APSONIC。
經過15年的努力,APSONIC的產品和分公司已輻射貝寧、布基納法索、馬里、科特迪瓦和加納等周邊國家。
時至今日,APSONIC的營銷網絡遍布整個西非市場,在西非七國擁有十余家分公司、4000多個終端網絡。
細數APSONIC在非洲市場的成功,離不開非常重要的兩點:品牌建設和本土化。
2
如今,“中國制造”遍布海外,但是中國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卻遠遠不夠。
從摩托車行業來看,出口海外某些地區的產品普遍被當地人烙上了“低質”的印記,很大一部分企業將精力集中放在了血腥的價格戰中,而忽略了品牌的建設,最終節節潰敗,被市場淘汰。
然而,反觀APSONIC,他們在品牌宣傳和形象建設方面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間,西非各國的中央電視臺對APSONIC全新車型ALOBA進行轟炸式宣傳,給當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收到了立竿見影的市場效果,APSONIC品牌從此聲名鵲起。
2017年在科特迪瓦第八屆科霍哥足球決賽的現場,APSONIC摩托車AP125-8被設定為冠軍隊伍的獎品,其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又比如,在2018年,贊助中國兩位到達西非貝寧的環球旅行者--IKKI和小紅鞋, 贈予二位旅行達人各一輛APSONIC摩托車,助力他們環游世界的夢想,完成西非的旅途。
騎行5000多公里完成西非環游,一部給力的摩托車帶給2位旅行者暢快的旅途體驗,APSONIC摩托車的身影出現在西非的大街小巷、窮鄉僻壤,賺足了眼球。
在此之前,2016年APSONIC還曾贊助過貝寧孔子學院支教老師袁江磊從貝寧獨自騎行回中國的經歷。
3
此外,APSONIC一直很注重“本土化”,APSONIC現有員工500余名,80%在海外銷售一線,而銷售人員中85%以上為非洲的當地員工。如今,APSONIC在非洲的部分公司的經理都是非洲本地人。”
如果說APSONIC與非洲員工的關系像“朋友”,那么它與當地代理商和經銷商的關系就是“戰友”。
APSONIC在扎根階段經歷了多重考驗,彼時,不少代理商和經銷商都非常支持廠家,與APSONIC同舟共濟。
因此,當“戰友”需要幫助,APSONIC都毫不猶豫地提供支援,比如幫助客戶租賃門面、培訓員工、拓展網絡,同時也通過信貸融資、鋪貨等形式,對資金不足的經銷商提供大力支持。
據了解,在非洲市場,APSONIC的一級經銷商中,合作10年以上的經銷商占83%,而在這些經銷商中,如今已有數十個一級經銷商實現了發家致富的夢想,而后這一部分人再通過自己的能力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同時,APSONIC在布基納法索等國建立了組裝工廠,實行人才本土化戰略帶動就業,刺激當地經濟,每年堅持將利潤的一部分投入慈善活動中,為當地社區做貢獻。
據悉,APSONIC在非洲以捐款、捐物的形式累計慈善捐贈超過1000萬人民幣。
不管是在合適的節點進行品牌廣宣,在合作伙伴遇到苦難時送去真誠關懷,還是在當地做慈善活動,這都成為APSONIC在非洲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在積累市場基礎的同時,APSONIC也為中國品牌贏得了榮譽,成為中國品牌的榜樣。
加上高度的本土化運營,深諳非洲經商之道,APSONIC能成為摩托界的“非洲之王”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