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動車投入使用以來,一直負面新聞不斷。有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鑒還是不夠,畢竟共享電動車所要克服的不僅僅是自身管理問題,群眾自身素質約束問題,還有更多的安全問題和政策問題。
車輛亂停亂放問題始終是共享模式下至今還未能處理的一大難題。共享電動車是解決出行最后五公里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在通勤高峰期時,也會有人想要通過騎共享電動車上班以躲避擁堵的交通。
據共享電動車的工作人員所述,車輛只能在運營區域內行駛,跨區域就會自動斷電。這就導致了共享電動車有可能會在企業所設置的區域邊緣大量聚集,但是白天清理難度大,區域廣,后半夜才去清理車輛,一天下來共享電單車已占據多半非機動車道,給白天通行市民帶來的不僅是擁堵,更是存在安全隱患。
還有,在某些校園門口的共享電單車,學生騎行路上安全隱患大,一些學生在騎車過程中隨意變道,以及嚴重超載騎行,這都是十分危險的。
“一盔一帶”的實施,也讓共享電動車進退兩難,市民帶著頭盔出門騎共享電動車不現實,而在車輛籃筐里安置頭盔也被詬病不夠衛生,容易被盜竊等問題。
共享電動車使用率高,損耗大,不止于前期的投入大,后期的日常運營和維護費用也會十分高昂。如何綜合調動各類資源,在降低企業成本的同時打開市場,已經成為了共享電單車企業是否能夠長期存活的關鍵。
另外,就算在2020年這樣的大環境下,傳統電動車依然賣得很好,有些品牌已經在前三個季度完成整年的銷售目標。愛瑪2021年的目標已經公布,相比起2020年翻了一番,行業的領軍者對于整個市場還是十分看好的狀態!
這段時間正值很多城市過渡期結束,換購屬于近期的大趨勢,許多品牌推出低價換購的營銷策略,這也導致了共享電動車的市場會進一步縮小?
共享這個模式確實是曾經快速火起來的模式,但是卻也是快速跌落神壇的模式,共享電動車的投入與問題更多,這會不會加速使得這個模式的紅利更快散去?或許將重點放在提升產品質量、升級技術系統、創新推廣模式等方面才能讓共享電動車的長期存在產生更多可能性。